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1月9日,倫敦證券交易所(LSEG)發布了《2022年中國投資銀行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中國地區的投資銀行2022年度的表現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報告》稱,2022年中國大陸企業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包括二次上市,籌集了835億美元,較上年下降36.5%,為2019年以來最低的一年。其中,首次發行的IPO共計711億美元,較上年下降34.2%;二次上市共計124億美元,同比下降47%。
2022年,中國大陸企業在香港發行的IPO和二次上市(包括主板和創業板)總額為12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了70.5%,數量比2021年下降23.5%;在美國,僅有八家企業上市,發行金額總計為2.3億美元,較去年下降98.2%。增發跌至三年低點,募集金額達702億美元,同比下降49.8%。中國可轉換債券(及股票掛鉤發行)總額為329億美元,同比下降42.5%,為自2018年以來最低。
《報告》指出,“高科技行業占中國股票市場業務的21.7%,籌集了405億美元,比一年前下降了53.6%。工業企業募集資金總額為305億美元,較上年下降49.7%,占據了16.3%的市場份額。原材料行業以15.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價值284億美元,比一年前增長15.4%。”
在并購交易方面,高科技行業依然受到私募股權的青睞,但并購交易額也有所下降?!秷蟾妗分赋?,2022年中國私募股權支持并購交易跌至六年來的最低點,為351億美元(同比下降68.2%),占亞洲私募股權支持并購交易的27.7%。在中國私募股權支持的并購中,工業占28.5%的市場份額,其次是高科技行業,市場份額為18.4%。2022年,中國有10家公司通過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并上市,金額為178億美元,而2021年只有4家SPAC合并,價值31億美元。工業是中國并購交易最為活躍的行業,總額為864億美元,同比下降1.7%,市場份額為22.1%。能源與電力業占據了15.6%的市場份額,交易額達到609億美元,同比增長6.3%。已公布交易最多的高科技達到505億美元,同比下降52.3%。
近期,多家交易所推出了鼓勵高科技、硬科技企業上市的措施。2022年10月,港交所刊發咨詢文件,擬擴大香港現有上市制度,允許特??萍脊靖案凵鲜?,并就此征詢公眾意見。港交所上市主管陳翊庭回應記者提問時指出,如果一切順利,首批按新規則申請上市的企業可用2022年的財務資料申請,意味最快2023年可見到這些公司掛牌。2022年12月30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修訂并發布了《上交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上交所表示,此次修訂是為了進一步明確科創板定位把握標準,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引導和規范發行人申報和保薦機構推薦工作,促進科創板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1月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演講表示,如果我們說引領全球上市公司有一個決定性因素的話,那就是高科技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當前中國上市公司的結構顯得比較傳統,跟世界前十相比,還主要停留在傳統的工業化階段,而不是現代的、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的結構。“這個比較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大的壓力,必須加緊對我國的上市公司結構進行調整,要讓更多科技含量高的公司上市,加快數字化發展,讓更多的數字化公司上市。”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