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年,全球權益市場在疫情、流動性與地緣政治風險重壓下,走過了一段艱難歷程。A股年線三連陽中斷,港股一度跌去25年累計漲幅,美股則迎來2008年金融危機后最差年度表現。經濟、政治等不確定性因素成為懸在各類資產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隨著疫后優化與抑制性政策轉向,國內外環境確定性提升,2023年資本市場能否峰回路轉,否極泰來?上市公司站上5000家大關的A股,能否在雙創板的帶領下走出一輪牛市?
經濟觀察報力邀各金融機構投資精英參與本報2023年度機構投資者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及整理,并進行客觀呈現,以期為讀者提供展望未來市場走向及形成投資策略的邏輯和視角。
調查時間:2023年1月9日至1月13日|調查對象: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券商、保險、私募、期貨等機構基金經理和投資經理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梁冀 實習記者 杜馬瑞虹 2023年哪些資產最值得投資?經濟觀察報面向百位機構投資者進行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股票以92%的得票率高居榜首;76%的受訪者認為2023年比2022年更容易賺取收益,78%的受訪者樂觀預期今年收益率介于10%-40%。
在經歷2022年權益市場的“肅殺”后,市場信心正在重新確立。
回首2022年,A股市場在國內疫情反復、海外流動性緊縮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沖擊下數度探底,大盤盡墨??v觀全年,上證指數下跌15.13%,深證成指下跌 25.85%,創業板指下跌29.37%,巨幅調整之后,A股股票估值落入歷史低點。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購買股票或基金的個人投資者,他們中的多數這一年中承受著收益大幅波動甚至虧損的煎熬。
展望2023年,疫后開放與抑制性政策轉向等盈利預期改善、內外宏觀環境確定性上升以及政策底、經濟底和估值底隱含的回報空間等因素,有望推動股市迎來新一輪上漲。81%的受訪者認為,2023年上證指數點位會落在3000點-3500點;流動性方面,機構普遍呈現樂觀情緒,58%的投資者認為2023年流動性比較充裕,41%持中等水平觀點。
剛剛過去的2022年,A股進入“5000+”新階段,上市公司質量亦逐步提高,常態化退市制度正在形成,市場生態顯著優化。數據顯示,A股全年迎來425只新股,募資金額5869.66億元,續創新高,雙創板成為中流砥柱?;ヂ摶ネǚ矫?,滬深港通機制持續優化,境外上市融資渠道不斷拓寬,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進一步得到便利。此外,個人養老金落地長期來看有助于提高A股穩定性,使得權益市場和養老金形成良性互動,相互成就。
經濟基本面影響吃重
202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210207億元,同比增長3.0%。在疫后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后,2023年經濟狀況有望企穩回暖。
在本次調查中,60%的受訪者預計2023年中國 GDP同比增長 5.0%-5.5%,15%的受訪者預計增速為5.5%-6.0%;預計增速低于5%和高于6%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為18%和7%。
在被問及影響中國經濟增速的最大因素時,50%的受訪者認為是防疫優化后經濟常態化運行情況;其次是房地產行業增速,占比為21%;此外,選擇固定資產投資情況、貨幣政策及其傳導效果、通脹情況及有效需求為最大因素的受訪者分別占8%、7%和7%。
在本次調查中,機構投資經理們對流動性普遍呈現出樂觀判斷,有58%的投資者認為2023年流動性比較充裕,41%持中等水平觀點,僅1%的投資者預計非常差。
在被問及哪些資產最值得投資時,高達92%的受訪者選擇了股票;此外,有27%的受訪者選擇黃金;選擇房地產、大宗商品、股權投資和債券的投資者比例分別為19%、17%14%和11%,10%的受訪者認為低風險理財產品最值得投資。
2023年股市機會獲看好,中國經濟走勢及企業盈利變化則被認為是最能影響2023年A股市場的因素,持此觀點的受訪機構投資者占比高達74%;此外,還有9%和7%的受訪投資者認為房地產市場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等問題、美聯儲貨幣政策以及俄烏局勢等因素影響下的全球經濟變化是影響A股市場的最大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50%的受訪者認為2023年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預期為5%-10%,10%-15%的為35%,15%-20%的為6%;此外有5%的受訪者將增長預期放在了5%以下。
中金公司認為,基準情形下,對A股未來12個月市場持中性偏積極看法。建議關注三大主線:一是跨周期政策與改革: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二是市場估值中樞是否發生結構性變化,預計未來12個月市場將經歷從情緒低位到正?;幕貧w;三是2023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長較2022年加速,對資產價格有支持。
投資收益預期樂觀
本次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受訪者對于2023年的投資收益抱有較高期待。其中78%的受訪者預期今年的投資收益率介于10%-40%;14%的受訪者預計在10%以下,預期在40%以上的投資者合計占7%;僅1%的受訪者預期會錄得負收益。
樂觀預期下,受訪的機構投資者選擇在2023年保持較高的倉位。其中,選擇滿倉操作、70%-80%、50%-70%和30%-50%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16%、34%、16%和5%,選擇倉位在30%以下的比例僅2%;此外,還有27%的受訪者表示將看具體情況隨時調整。
在投資的操作風格方面,45%的受訪投資者表示將買入并長期持有,52%的選擇波段操作,僅有3%的受訪者表示會進行短線操作,快進快出。
在投資策略方面,42%的受訪者表示將隨時把握新的投資機會,行業輪動;22%的受訪者選擇集中行業配置的行業主題投資,31%的受訪者選擇淡化行業、精選個股。
在被問及對2023年市場回報預期時,76%的受訪投資者預期2023年相較于2022年會更容易賺取收益,19%的受訪者預期與2022年差不多,5%的受訪者認為比2022年更難賺取收益。
至于投資者最為看好的A股,從調查的結果來看,38%的受訪者認為上證指數2023年將呈現“N”型走勢,25%的受訪者認為將呈現全年上漲態勢,綜合兩者來看,超過半數的受訪者看好今年A股主要時間會走出升勢;有23%的受訪者認為上證指數全年呈現震蕩調整。
國泰君安就在研報中表示,“2022年最差的預期已經見到,A股市場將迎來峰回路轉之勢,我們認為2023年A股是一輪牛市。由于疫情闖關、經濟復蘇與大國博弈的復雜性,2023年A股市場不會是一馬平川的過程,我們判斷呈一個N字型走勢,先上后下再上。”
對于2023年上證指數的點位區間,高達81%的機構投資經理認為A股將會在3000點-3500點之間震蕩,另有14%的投資者認為會在3500點-4000點左右,5%的投資者認為會朝4000點-5000點攀升;認為2023年上證指數落至3000點以下或4500點以上的投資者比例均為0。
創業板指方面,預計全年呈上漲態勢與全年震蕩調整的投資者比例均為28%;24%的受訪投資者認為創業板指將呈現“N”型走勢。
至于2023年較好的股市投資機會,過半的受訪者把票投向了第二、三季度。
就板塊投資而言,機構投資者們的態度較為分化。各個行業板塊中,機構投資者最看好的是新能源與新材料(65%),醫藥、生物制藥(52%)和日常用品及消費與服務(51%)成為機構第二、第三看好的板塊。較2022年此項調查前三名軍工航天(30%)、新能源與新材料(23%),醫藥、生物制藥(20%)相比,機構今年對前三熱門板塊給出了更多的票數。除此之外,機構投資者看好的行業依次是地產與建材(34%)、科技網絡與傳媒(33%)、軍工航天(29%)和旅游(28%)。其中,地產與建材的得票比例從去年的8%到今年的34%,明顯大幅提升。
此外,分化依然是機構投資者主題投資選擇時所體現出的顯著特征。在主題選擇中,機構投資者最看好的行業依次是新能源(64%)、5G、芯片、云計算(54%%)、智能制造(49%)、醫藥生物、醫療健康(43%)、地產鏈(41%)以及航空酒店旅游(40%)。
那么,機構投資者們在2023年看好哪種類型股票的市場表現呢?調查顯示,中等市值績優股以37%的比例成為機構的“心頭好”,小市值成長股占28%,大盤藍籌股則占26%,新股與次新股則僅占有5%選票。
從資管機構的發展空間看,公募基金被認為將成為2023年規模擴張最快的機構,有70%的受訪者持此觀點。13%和11%的投資者則認為私募基金與銀行理財子公司是今年資管規模擴張最快的機構。而在2022年此項調查中,排在前三名的亦是公募、私募和銀行理財子,三者的得票比例分別為55.6%、18.5%、16.7%。今年的票數明顯向公募基金更為集中。
在資產管理步入權益投資時代,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與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仍舊被廣泛看好。
(本組問卷調查由本報記者洪小棠、陳姍、周一帆、姜鑫、蔡越坤、胡群、梁冀執行完成)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