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洪小棠 經歷過2022年的基金經理,注定不會忘記這一年。
正如銀華基金投資管理一部總監李曉星所言,“往往今年的經驗就是明年的教訓,今年的教訓就是明年的經驗。”
回首2022年,國內外形勢都處于復雜的局面,俄烏沖突、美聯儲加息、疫情從封控到放開等事件不斷攪動著A股市場。這一年,投資者們經歷了煤炭鋼鐵等低估值板塊的修復反彈,見證了食品飲料等消費行業的坎坷回落,撞上了科技板塊的接連震蕩,同時也遇上了年尾的港股觸底上揚。
市場演繹下,無論主動投資的股混基金還是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凈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2022年全年,整個公募市場權益基金平均收益率告負,平均收益率為-16.9%。
新的一年拉開序幕,“受傷”的基金投資者們翹首以盼2023年能是個好行情,讓前兩年“折本”的基金收益重新回正。
后市怎么走?
2023年,A股市場迎來“開門紅”,基金經理們的信心在增加,普遍認為機會大于風險。“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平安基金研究總監張曉泉用一首詩總結了自己對2023年宏觀經濟及A股趨勢的展望。
張曉泉認為,疫情帶來的沖擊已經基本見底,國內經濟形勢最差的階段已經過去,在政策發力、經濟好轉的背景下,越往后系統性風險對股市的擾動越小。
李曉星也預計,2023年的GDP增速平穩,財政赤字率基本保持穩定略升,政府的支出以穩為主,地產市場以防風險為主,平臺經濟逐漸煥發活力,消費復蘇可期??傮w上來說,是以市場化的方式休養生息,消費拉動經濟逐步恢復,整體實現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兼顧安全。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盡管短期經濟數據下滑,但展望值得樂觀,市場風險偏好有望顯著回升,2023年是一個業績和估值雙升的局面。年初的行情階段性偏向于高景氣方向的概率較高。一方面短期經濟數據仍然偏弱,經濟相關度大的行業可能缺乏業績催化,而高景氣方向的公司多數仍處于業績快速增長的階段;另一方面,無論是消費鏈還是地產鏈方向,在去年第四季度演繹較為充分,從中期看仍有較大空間,但短期可能需要等待基本面進一步驗證。
景順長城基金鮑無可則預計2023年市場會比較震蕩,或許不會有特別大的機會。其認為,基本面角度來看,會比2022年情況會好一些。但從資金的角度可能沒有那么友好,美國還在加息和縮表,預計2023年市場可能偏震蕩。投資機會,更多會看一些優質的個股,現在很多股票的股價已經殺下來了,還是有一些機會的。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機構投研人士也表示,對2023年的權益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全球仍處于復雜局勢中,國內而言,信心恢復和困境反轉都需要時間驗證,部分企業能否快速將失去的訂單找回,或者迎來新的轉折點。所以雖然現在A股市場處于底部區間,但什么時候反彈,反彈到什么程度都無法預期,會邊做邊看,把握結構性行情。
機會在哪里?
在經歷了三年多的成長風格周期之后,價值風格自2022年起逐漸回歸。大多基金公司認為,2023年投資機會先到來的是價值、大盤藍籌,再過渡到小盤成長股。
華寶基金基金經理劉自強認為,從成長與價值之間的估值扭曲度來看,成長板塊的調整尚未完全結束,2023年上半年估計仍是價值方向占優。受益于政策刺激的地產鏈、受益于政策優化的消費和醫藥、受益于估值體系修復的大金融等均是較好配置方向。如果市場能夠持續企穩,價值與成長之間的扭曲度修復到一個合理水平,市場大概率將開始向偏成長的風格切換,高端制造或其他成長賽道也會接力展現機會。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則認為全年成長風格或占優,荀玉根表示,預計2023年A股營收和盈利增速有望隨宏觀基本面上行。行業方面,2023年成長風格有望占優。
具體到行業,基金經理們的分歧較大。受訪的基金經理較多提到的是科技、國防安全(軍工)、低碳經濟(包括風電、儲能、新能源相關領域)、消費(包括醫藥、大眾消費)以及地產產業鏈。
李曉星表示最為看好成長股方向,且會繼續選擇業績持續兌現的優質公司,其中包括科技與消費里面的績優股??萍挤矫?,其看好的方向包括電動車、光伏、儲能、海風、國防軍工、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信創、互聯網、消費醫療、創新藥以及食品飲料等行業。消費方面,行業回歸基本面選股,復蘇是主線,升級和價格彈性標的收益率更高。價值股和周期股的基本面走在了股價前面,不是其今年配置的重點。
張曉泉認為,2023年將會沿著兩個方向尋找投資機會,一個方向是政策持續鼓勵的高景氣度方向,另一個方向是短期政策有明顯糾偏的困境反轉方向。具體而言,高景氣度方向主要體現在科技成長行業,如新能源汽車、風光儲行業以及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軍工領域,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代表未來最先進的科技成長方向具備更大的阿爾法及彈性,未來具有高速增長的潛力。
南方基金首席投資官(權益)兼權益投資部總經理茅煒透露,2023年看好的產業領域及賽道投資機會可以總結為三條主線:第一是地產鏈條(包括金融),產業基本面和資產價格都出現了非常充分的調整,基本面修復的確定性較高,但這些資產長期空間有限,估值瓶頸明顯,主要做基本面的修復;第二是以醫藥和平臺經濟為代表的上輪核心資產,資產價格調整比較充分,但是整體基本面修復有不確定性。優勢是這些資產的長期邏輯依然存在,因此值得選股做長期布局;第三是以軍工、信創等為代表的長期資產,如果市場出現調整,可以布局。
在中歐基金投資總監周蔚文看來,科技板塊、碳中和板塊、醫療養老服務業等成長性行業在經過近兩年的擴產后,可能有一些新行業、新技術、細分行業還會有再融資的需求;另外,餐飲、酒店、旅游、航空等疫情受損行業,在疫情恢復之后,可能會迎來需求的爆發增長,這也會需要再融資、再擴大產能,以帶來更好的利潤。
景順長城基金經理楊銳文則表示,站在當前時點,比較看好2023年的市場表現,A股基本面的一些積極因素也在逐步顯現。具體到看好領域方面,長期看好國家安全領域的科技與制造大方向。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